读论语有感作文
有关读论语有感作文集锦9篇
读完一本书以后,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,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。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作文9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1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……”这是我们从小就吟诵的句子。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期,我国有了“诸子百家”之说,一些在学业上颇有成就的人自成一家,到周边各国推崇自己信奉的志向或学说,吸引诸多的人跟随,从此便成了“诸子百家”。
而其中有一个人,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刻下了他的烙印,他就是孔子。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他一生从事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被中国人尊称“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”。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,其中有“七十二贤士”。他与弟子所著的《论语》一书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,曾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说法。后人又有将孔子的经历写成书,名为《孔子家语》。
“子曰: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,出门待人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,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,对大家有广泛的爱。亲近有仁德的人。这样去做了之后,若还有余力,再学习文献知识。
“子曰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这句话是说:对君子来说,吃饭不求全饱,居住不求全安,勤敏地做事,谨慎地说话,接近有道德的人,犯了错就在原地改正,就可以说是好学了。
一个人光学习文化知识是不行的。即使他满腹经纶,对待他人不友好,行为不和善,他也是不招人喜欢的。人生在世,哪能事事如愿?所以我们才要学习做人,学会做事。我们要怎样去做人呢?首先,我们要学会真诚待人。我们要把对自己好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,诚实的对待他们,没有怀疑,没有虚情假意。其次,我们要学会拒绝,学会真正看待周边的事物,认清事物的真伪,这样才能不至于没有立足之地。最后,我们要放宽心态,以一颗快乐心,平凡心去感受世界的温暖,这才是人生之真谛。
学会做人吧,那会给你带来好处;学习知识吧,它会使你做人的道理更近一步。希望《论语》会使你终生受益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2《论语》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、辅佐君王、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,读《论语》有感作文。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,处处展现了儒家“仁”的思想结晶。
此书总共有十三篇。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。常言道: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。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!
读完此书后,我印象最深、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“三思而后行,行而再思也”。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,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,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,在任何情况下,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,再三思考,做到沉着冷静,不能鲁莽,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,小学六年级作文《读《论语》有感作文》。同样,我们在学习中,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、丰富我们的知识;在平时考试中,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,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,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,因为“磨刀不误砍柴功”,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。
可见,孔子的知识渊博,《论语》的博大精深,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,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3俗话说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,自从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以来,儒家思想就处于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,并延续了数千年,这是什么原因呢,或许《论语》能告诉我们答案。
《论语》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,虽说只是记载言行,但字里行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、治国平天下的道理,很值得我们慢慢品味。孔子提倡“仁、礼”,这是他思想的核心,仔细想想这与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。如果我们用心去读《论语》,就会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,成为指引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,照亮人生的路。《论语》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,虽然短小却蕴含为人处世的大道理。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。我们应该做到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,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这句话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更加融洽,社会也会更加和谐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,必须事先磨快工具。由此可知,一个人要胜任工作,必须首先学好本领,今日读好书,来日才能大展宏图。一定有很多人会经常问自己,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什么,我想这句话就告诉大家答案了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,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,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。孔子认为,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,在今天看来,一个企业,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也是如此,诚信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。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,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。一诺千金,敢作敢为,受人尊重;出尔反尔,优柔寡断,遭人鄙弃。《论语》中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,我从中受益匪浅,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读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很多。我在读《论语》时,好像穿越时空来到孔子身边,与他面对面交谈。我从《论语》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,那份属于我的安宁,就好像涓涓细流流入我心田,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。对于生活,只有以淡泊的襟怀、豁达的心胸、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面对、去享受,才是读懂真正的人生。
我们每个人都很期待和谐社会,它是那么的美好,我相信,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读懂《论语》,哪怕只是皮毛,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。记住,要快乐地生活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4《论语》告诉大家的东西,永远是最简单的。
两千五百多年前,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,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片酬,后来就成了《论语》。中国历史上从汉武帝开始,尊儒学为统治思想,《论语》治天下。可见《论语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。
大家别以为,孔夫子的《论语》像一座大雪山,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攀上去,其实不然。在我看来,《论语》更像一碗热腾腾的鸡汤,喝下去后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,不,应该用一次升华。孔子的《论语》很少由长篇大论,每一则都很简练。因为无言也是一种教育,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天何言哉?”(《论语.阳货》)这句短语就是最好的叙述。
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路跌跌撞撞,一身伤痕闯过来的。全世界都惊叹于我们,因为我们的一种信念,孔夫子就是一个很叫信念的人。子贡问政。子曰:“足食,足兵,明信子矣。”子贡曰: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。曰:“去兵”。子贡曰:“比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先何先?”曰:“去食”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是啊!兵、食物都是护生的,人都有一死,还不如信念重要了。对待生活,孔子最爱颜回,他曾夸奖道:“贤哉, ……此处隐藏1014个字……己的“恕”之道,“恕”道就是推己及人,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。便是我们当今常说的“换位思考”、“同理心”。
啊啊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,这些理所应当让我们越发的浮躁,迷失了自己的本心。这时不妨放下这一切,细心体会孔子那句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的深刻道理。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,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,他的要求是否还会如此?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,他的付出是否还会心存不甘?
啊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面对眼下尴尬的医患关系,愈发觉得孔子这句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的精华所在。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中华的文明,生活中遵循孔子“己欲立则立人,己欲达则达人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的例子也有很多,例如在我身边,经常会有医生站在患者角度与我们沟通。在一次会诊中,患者严重感染,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级抗生素,在我们制定方案时,医生却在查询药品的价格,因为患者家庭条件一般,住院费已经让家里不堪重负,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,当我们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辅助时,医生欣然的答应了,自己加强外科辅助治疗以解决抗生素的缺陷,重要的是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。患者康复后满怀感激的送来锦旗,张贴感谢信,有的甚至和医生成为了朋友。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屡见不鲜。
啊啊在我的工作中有医患彼此理解的温馨,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。一名门诊患者,一早赶到医院,近3个小时就诊过程,和医生接触的时间却不到一刻钟,于是便心存不满结束了一上午的门诊。而作为医生,早晨七点半到医院,交班,查房,上门诊。为避免误诊,大多数患者都要做详细高效的检查,查问患者情况要客观准确,患者描述病情要简明扼要,否则会耽误后续患者的正常诊疗。中午十二点医生疲惫不堪的结束了一上午快节奏高强度的门诊工作。部分患者眼中的医生“态度不好”,“说话不耐烦”,“不负责”;医生眼中的部分患者“不理解”,“不配合”甚至干扰了正常的诊疗秩序。
啊啊在工作中,医生和患者尝试换位思考,是否会让我们的医生更负责,更有耐心,态度更好?患者更配合,更理解,更支持医生的工作?孔子“恕”道的思想是否能够让医患互相尊重,彼此理解?若你我做到,是否我们就能迈向孔子所讲的“医患大同”!
啊啊人们总希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完美的,完美的生活,完美的朋友,完美的工作。这一个个完美的要求却无形中违背了这个世界不完美的客观现实,生活有遗憾,朋友有缺点,工作有压力。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不完美时,翻开《论语》,倾听孔子给子贡说的那句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面对生活和他人不再那么苛刻,如果我们换位思考,怀抱同理心,那么我们便可以陪伴这位老人,与他的思想和智慧在华夏文脉的传承中继续走下去。到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充满阳光,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,因为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。换位思考,释放自己,善待他人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7本学期老师组织我们读《论语》。学到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"老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讲解所谓何意,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,想不通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,在我眼里,古人的经典文章一直是深奥难懂。
课间随意翻阅书本,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,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,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,变得生动形象,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,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,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,细读之中,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.为人之道,贵在真诚.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,有些人处世圆滑,左右逢缘;有些人巧舌如簧,善于奉承;有些人耿直憨厚,善良朴实;有些人刻苦兢业,舍已为公;有些人无为颓废,胸无大志。这些类型,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,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,不太会耍弄心机,也不善于推卸任务,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:做一个真诚的人.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,与人交往,不虚伪,不矫饰,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,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,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。
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,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,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,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,我很惭愧,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,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,就像《论语》里说的,为人之道,贵在真诚。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8大家应该听说过论语吧!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,分别有二十篇,第一篇是学而第一、第二篇是为政第二、第三篇是八佾第三……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,心里有很多感受。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,这句话就是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意思是:孔子说:“学了后,时时去温习它,不也很高兴吗?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,不也很快乐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,却不抱怨,不也算得上君子吗?”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,就是第这一句。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,我也要感谢这句话,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。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,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。
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。记得有一次,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,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,我心想:上课时我那么认真,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,我越来越得意,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,一天一天的过去了,直到考试那天,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,我拿着试卷,就在这一刻,我目瞪口呆,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,我心里一急,连题目都没看清楚,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,我写一题错一题,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,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,头上像炸开了锅。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。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这句话,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。读《论语》—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
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9读《论语》有感《论语》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于言行的语言,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。这是一本十分值得让人去阅读,去品味的书。
四年级起,我便开始阅读这本书,这里面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、哲学、教育、伦理、文学、艺术的道德修养各个方面的言论。
每当一有时间,我会棒着它贪婪地看。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:子贡问曰“孔文子向以谓之“文”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“文”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子贡问孔子:“为什么孔子的谥号是“文”呢?”孔子说:“他聪敏好学,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导,所以谥足是“文”。”
读了这句话,让人有所深思。是的,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耻下问,虚心请教别人,就一定会有所提高。可是有的同学认为问别人会显出自己的笨、不聪明、这是不对的。你想想,连孔子这样的大人物也请教过别人我们就不能吗?孔子认为,什么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,所以他遇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。所以,我们小学生就更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了。不懂就问,不要感到羞耻,不会就不会,正所谓知只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知道是知道,不知道是不知道,不要不懂装懂,要虚心地去向别人请教。
《论语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,让我从中得到的乐趣不计其数。大家需多读这样的书。因为,它值得你用心去阅读。
文档为doc格式